fish bone. 这是英文,直译(字译)是鱼骨头,地道的说法是鱼刺。当然,鱼刺也是鱼的骨头。
我就想,为什么中文里,对于鱼的骨头会造出一个特别的字“刺”来专指呢?只能说,中文语汇在这方面要发达一些。(或者,从另一个方面反应出,我们的古人没有认识到鱼刺其实就是鱼的骨头?)
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如果对于每一个事物(物品和动作),都有一个专有的词汇来描述表达,我觉得这个语言是词汇是丰富的。否则,如果是采用派生(即在某些共性动名词基础上改变一些前后缀得到的新词)等方法来表达新事物,我觉得这语汇就比较贫乏。
那么,我想到另一个例子:“袜子”、“帽子”和“手套”、“围巾”。大概手套要出现得晚很多,我们的祖先中比较聪明的负责造词的那些人还没没见过(因为没有必要带手套吗?),所以,为套在脚上的那个东东造了一个专用的词“袜”(注意它是从“衣”旁的),而不是叫脚套。类似的“帽子”没有叫“头套”,相比之下,“围巾”(围着脖子的一片布)就没这么幸运了。那么,还有“头巾”之一说,但是,很明显它不是帽子吧。至少,在我的个人词汇里,“头巾”被认为是挂在头上的那么一片布(主要是装饰用,或者说是臭美的),而帽子是特制的,有固定结构的(主要是用来御寒的,有实用功能——当然,你不要和我头嘴,说太阳帽是用来遮光的,安全帽是用来防落物的,有些帽子也纯粹是装饰用的,旅游时跟团的帽子则是用来区分的,而绿帽子还有特定的含义,扯远了)。刚才说到安全帽,我又想到了“安全套”,呵呵,注意它也是“套”。可是在英语里,这些事物都有专门的词来表达(袜子还分socks——“短袜”和stocking——“长袜”),并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共用词缀(也就看不出词源关系)。那如此说来,我们中文词汇反不如英文词汇丰富了(这也给背英语单词的兄弟姐妹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呵呵)?
回过头来,说“刺”。在汉语中它同时也是一个动词。也不知道是先有这个动作呢,还是先有这么一个名词。这应该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难辩吧。我猜应该是先有这动作吧。尖可以用于扎人的的东西,除了鱼刺以外,还有针啊矛啊,怎么没有说“针杀”、“矛客”呢?
(以上,没有事先研究“说文解字”,随笔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