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CF在武汉的名声很好,待遇是相当的高。现在慢慢地不行了。
听说,以前是每餐都有牛奶和水果的。现在,牛奶没有了,水果也只在周一和周五才有。
好在牛奶取消了,否则,说不定老员工们都得肾结石了。如果这样想,心情就舒畅得多了,呵。
我在和一些“外行”的朋友聊起最近变动的时候,常常只说是去做光纤了,然后让他们猜是哪个公司。他们的第一反应先是烽火,然后才想到CF。
烽火的名气比CF大很多。不过,听说员工待遇还是要低一些(平均而言)。还听说,烽火的老总都没资格开除他下面的一个小员工,可能言过其实了,但毕竟是国有企业,体制是有点僵化的。但是CF也还比较人性化,听说很少开除谁谁,除非严重错误。
前一阵子自学一些光纤相关的书籍文献,提到光纤的历史,当然首先提到美籍华人高锟(脚注一),然后,分述到“中国史”的时候,有些书中总是一个劲儿地提烽火或者邮科院,几乎只字不提还有一个CF。上网一搜作者简介,原来就是邮科院的人。
我跟老大谈起过,说要花钱去买吆喝,比如做一些所谓的纵向项目啊,比如花点版面费在中文期刊上发文章啊。我也提到说在普通人眼中烽火的光纤名声比CF大。
老大说,他们看重的是在客户眼中的形象。在运营商的口碑里,CF的品牌好了不止那么一点点。
CF不是上市公司,没必要树立在“外行”(或:散户股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所以广告做得少。要做赞助的话通常是赞助一些大型的专业的通信学术会议等等(相当于分众广告了)。
老大曾想过办杂志。专业杂志。要么,起点就高一点,全英文的,作者也都是本行业的专家和高手。他说,没办起来的原因,一是缺钱;二,最重要的是缺人。
可怜卑鄙如我等,一听说他想办杂志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发职称论文,这个一定有赚头,呵呵,如果我来经营的话。唉,都是因为我在科研处呆久了的原因。
--------------------
只要和中国沾点边的,我们都自豪不已。这已经成习惯了。折射出一个自卑的民族却又特别爱面子的难堪心态。可惜人家钱永健明确说了,他几乎和中国没什么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