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来,深夜的公汽上。
两个女人在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主问另一个年轻的主答,声音都很大,基本无视别人。
主要是关于个人生活经历,然后是人生感慨。
我和他们隔了两排,都能马上断定他们中至少那个主问的是安利的。
下车的时候正好他们也都是一路的。问了下那个年轻的:和你说话的她是安利的吗?回复说:是啊,我同事。我们都是做安利的。
然后是一堆人聚焦在一起。都在等车(转车)。
我可以推测出来的场景是:他们刚刚从一场"老鼠会"或者说经验交流会或者称为分享会上散场,各自散去各找各妈,其中一些同路的赶上了同一路公汽――所幸这个536路是通宵车。
安利人有典型的特征,尤其是若干同类聚焦到一起的时候,共同的"语言"就会特别多。这些特征我总结不出来,但是他们的确很容易被区分开来。
我在注意到他们聊天之前正在读一本书:"咬苹果"销售诀窍。这是我的曾经的同事现在的另一个公司老总在第一次吃饭之后指定要专人专门送给我看的。我也很认真地看了其中的一些章节。
回想本次镇江之行,觉得自己有几处典型的失败。真该好好"学习"一下安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