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汪峰唱得比这两个农民工唱得好。但我同时相信不是汪峰而是是这两个农民工把这歌唱红了。
于我,也是因为这两个农民工的原因而有感触,尽管最初我听到汪峰的版本时就觉得好听。
于我,每首音乐必须要有一个故事,或者一种意境一种情绪。农民工版本无疑比汪峰能提供更多的情绪。那就是――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中国是一个没有福利没有保障的社会,生为一个当代中国人,是悲哀的;生为一个没有李刚做老爸的中国穷人,是悲惨的。因此,如果有一天,老无所依,或者更甚者,悄然离去,那种凄凉感,那种恐惧……
还有就是对过去的眷念。我一直相信,怀念的不是过去的物质也不是精神,而仅仅是青春和时光。
时光逝去,钱是有了些,物质是改善了些,甚至美女也不缺了(说得客气点,爱情也有了――这主要可能是照顾那个特定的女听众的感受),但是毕竟时光已经远去了。而未来完全没有保障,甚至可以预期的是每况愈下,于是依恋一种虚无的以春天为代表的归宿。
这样的情绪深深感动了我。我常常想,好在我走上了一条正常的路――大多数人觉得正常的路,否则,我也可能如此潦倒,同时又如此自恋,直到有一天崩溃,或者不崩溃却自闭着。
如果,我是一个小女人,也许会爱上这样一个男人,胡子拉碴,衣裳褴褛,会唱歌会弹吉它,有着我迷恋的忧伤与迷离,但除此一无所有。然而我却爱得无所顾及。
这是许多小说里写过的故事,以至于俗气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