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过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数字化,比如照片,书信等扫描成高分辨率jpeg或tiff文件保存,可是“原文”还是丢不掉。
有文章说: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为: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1%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可以看出,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所有信息的比率高达94%。
这94%的信息一般都可以数字化(可能不同的文章对这上面几个数字持不同的意见),并且易于随后的处理、保存、传递。但是正是剩下的6%,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真实”。
我在这里要文学化地定义一下“真实”,当然给出科学的规范的严谨的定义显得比较困难并且也没有必要,仅仅是感性的诗意地定义一下,就是可触摸(相对于虚拟或者cyber)。
比如就算通讯发达了,你可以和家人视频聊天了,并且带宽足够(高清晰,不会卡),每到春运铁道部还是可以大赚一笔。人们回家团聚追求的一种“真实”不是数字化可以解决的。书信,无论以何种分辨率扫描到电脑里去了之后,那些甚至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泛黄的纸质载体,它能给读信者带来的感觉也绝对不是jpeg或tiff能比拟的。
所以,才有博物馆存在的必要。人们试图通过这些实物载体去触摸历史,期望以此获得高于教科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影像读物所给予的信息量。
可以说,有些信息是刺激人脑(brain)的,有些是刺激人心(heart)的。视听之外的6%信息量往往带来更多的感觉(feeling),这些使我们的世界真实。比如电话或视频里的喃喃软语或者含情默默,比不上草地上的背靠背带给人更多的安全感和心旌荡漾。当然更不用说哪怕是黑灯瞎火的sex是任何数字化都无法取代的(sex包括前戏、中戏和后戏,呵呵,比如前戏可体现这性是有爱还是无爱的,爱有多深,等等,这也算是信息量吧)。
2007年2月27日 22:52:00
我们是视觉动物一点也没说错啊!
能真实触摸的东西更有意义啊!